第二章
關於中國模式的討論
▌
29
且這只是計劃的起步,相信這樣的做法也不是西方世界一般老百姓容
易理解的,因爲他們如果要啓動如此龐大和影響深遠的計劃,必定要
經過很多討論和平衡各方利益才能實行。又比如
2009
年中國政府宣佈
60
歲以上的中國農民可以拿養老金。
29
從
1978
年包產到戶,到近年的
《物權法》,中國把全國農村土地歸還給農民,讓農民自由使用農村
土地,並在不同地區實驗各種不同經濟組織形式,又派了大批年輕大
學畢業生當村官去協助農村知識化的經營管理,把知識、文化網路帶
到鄉村,其中長江中下游最爲創新。這意味着中國農民已經具備了開
掘第一桶金的資源。這爲中國農村現代化、國民化,開發中國國內消
費市場創造了條件,對中國及世界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這種做法在
世界各國都是比較罕見的,按常理應該要大書特書,但中國政府沒有
刻意張揚,而是一步一腳印地走其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道路,最近這幾
年很多的政策都是向農民傾斜,使他們得益,這就是中國模式的發展
特色。
西方的國際專家因語言文字的障礙,要瞭解中國社會時面對着一
定的困難,以致他們無法深入瞭解今日中國的巨大變化與成就,又因
爲在網絡時代,世界對中國的瞭解多集中於兩三億年輕網民階層,而
對中國農村的大量狀況缺乏全面瞭解與報導。因此,就算我們採用西
方的所謂科學標準去評核今後中國數十年的發展,也仍然難以避免對
中國國情誤讀。時下一些留學若干年回來的年輕學者,因爲接受西方
理論訓練,滿腦子的西方理論和標準,對西方社會生活狀況瞭解不
深,只停留在校園或附近社會,浮光掠影;對國情前沿調查又不足,
對自己本國的歷史、文化、社會發展也深入不足,最後還是困窘於一
知半解、對留學國與本國都不真正瞭解的局面。
29
新華網:〈我國農民
60
歲後將享受國家普惠式養老金〉,
2009
年
8
月
4
日,
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8/04/content_11825177.htm
,瀏覽日期:
2011
年
1
月
26
日。
ChinaBook.indb 29
12/20/20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