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
中国之路
1842–2049
歷史並沒有結束
家民族利益、民生、理想代替現代性、自由、個人權利、民主、理性
這些普世價值的核心和基礎,他認爲是不可取的。他認爲從實現路徑
上講,由於初始條件、內生狀況、外部約束不同,後發國家不可能重
複先驅國家走過的路,只能另闢蹊徑。但這並不意味着這條道路的指
向與現代性社會目標偏離或背離。在這個意義上講,當代中國的命題
應該是“秉承普世價值,開創中國道路”,這正是當代中國知識份子
的使命。
26
擱置意識形態,直面中國實情
近十年來,我一直關注雷默教授探討的“華盛頓共識”和“北京
共識”。可以看到由西方話語權控制下強調“自由市場、民主、人
權”的發展模式,跟中國今天所走的“不斷地試錯、不斷地完善和發
展”的中國模式是有很大的分別的。在這個問題上,如果大家可以用
理性的態度,擺脫西方民主話語權的束縛,思想就會更開通,可以更
深入地看中國的實況。
在國內,如前面所言,就有關問題也有不同派別的學者在研究,
如毛派學者、鄧派學者、新馬克思主義派、新自由主義派等。他們從
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去看國家的發展,但
2008
年金融風暴後,新自由主
義派基本收斂起來了,本來他們認爲中國改革產生那麽多問題,主要
原因就是學資本主義學得不夠徹底,現在看來並不是如此。亦有一些
國內學者認爲,中國目前還存在各種問題未解決,哪有資格講“中國
模式”?
27
在他們看來,中國政治、經濟、社會仍存在不穩定因素,
還在變動中,談不上“模式”這回事。至於中國官方,其實是不熱衷
26
《中國企業家網》:〈秦曉:我認爲中國模式論不可取〉,
2010
年
7
月
27
日。新浪
網站: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fxzs/20100727/10008370174.shtml
,瀏覽日
期:
2010
年
12
月
1
日。
27
袁偉時:〈中國模式?太早了!——答《香港商報》記者顧安安〉,載《香港商
報》,
2010
年
2
月
1
日。
ChinaBook.indb 26
12/20/20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