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關於中國模式的討論
▌
27
談“中國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怕西方社會誤會中國要輸出“模式”,
如前港督彭定康就憂心西方國家會因此失去主導權,中國模式的成功
會爲全球各國帶來深遠影響。
事實上,規模龐大的中國經濟體系,早已經與世界緊密地聯繫在
一起,它的一舉一動都已牽涉到其他國家。學者、專家,甚至官員應
該都可以參與討論,只要以成熟的態度,沒有偏見地、客觀地、理性
地去討論便可。總結中國發展的成績和不足,參照目前全球各先進西
方國家都有內部社會、政制、經濟、文化問題,都在想辦法解決之
中,世界並沒有完美的樂土。中國模式在總結各國經驗,建立全球互
助、共治、共享的體制。迎接未來各種可能的變化,這實際關係到全
球的福祉,不只涉及中國利益而已。
談到世界對中國的偏見問題,這與價值尺度差異有關。站在中國
的立場,我們常常覺得外界對中國有很多偏見。如香港知識界,大部
分精英都是受歐美標準訓練,在涉及到意識形態的普世價值問題上,
如自由、民主和人權等,跟北京很難取得一致。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
中國人瞭解西方多於西方人瞭解中國,很多中國人都可以隨便講希臘
的古哲人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或者法國的孟德斯鳩、盧梭以及伏爾
泰等西方啟蒙運動學者。但相反,在西方能夠談論我們中國哲人的學
者則不多。這些都歸結於因爲我們近代處於弱勢,話語權都掌握在先
進國家手中。因此很多有意無意的偏見由是而起,加上資訊流通被壟
斷,造成更多理解上的障礙,結果是中國在許多內部和國際問題上都
被置於審判位置。要知道全球每天新聞發佈來源中五分之四是來自歐
美,
90%
的國家都是用這些內容,這意味着新聞消息都是由歐美新聞
機構控制,其他各種資訊包括娛樂中的
67%
也是來自歐美,而這些資
訊或多或少都代表了西方的立場和價值觀。這樣的現實必然導致世界
的輿論多用歐美的觀點來看中國,加上中國百多年積弱而來的民族屈
辱與自卑的逆反心理更趨向民族主義的抗拒情緒,亦不能做理性自信
的思考反應。東西方的觀點與立場不同,因而雙方在政治、經濟或文
化等層面會出現分歧。在西方強勢的話語權壓力下,中國面對的挑戰
ChinaBook.indb 27
12/20/2011 11